基于DEM的水系/河网提取方法、流程学习笔记

基于DEM的水系/河网提取方法、流程学习笔记

1. 水系提取

汤国安等,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,p243

1.1 概述

  1. 集水流域:水流及其他物质流向流域出口的过程中所流经的区域,即流向集水出口的水流所流经的整个地区
  2. 集水出口:水流离开集水流域的点,是集水流域边界上的最低点
  3. 子流域:较大的集水流域结构中的一部分
  4. 分水岭:两个集水流域的边界
  5. 水流网络:流水到达集水出口所流经的网络结构,可视为一树状结构,根节点为集水出口,两支流的交点成为水流网络节点

流域

2. 基于地表径流漫流模型的水系提取

地表径流漫流模型:模拟地表径流在地表的的流动来产生水系。基本原理是根据DEM栅格单元和八个相邻单元之间的最大坡度来确定水流方向,即D8算法,然后计算每个单元格的上游汇水面积,接着确定一个汇水面积阈值,不低于该阈值的单元格标记为水系的组成部分。

2.1 四个基本问题:

  1. 洼地处理
  2. 平地处理
  3. 水流方向及水流累积量确定
  4. 水道真实位置确定

2.2 洼地处理

洼地是局部的最低点,由于水往低处流,故无法确定该点的水流方向,因此需要在提取水系之前对其进行无洼地化处理。
常用方法有两种:

  1. 平滑处理:对原始数据平滑处理,只能处理较浅和小范围的洼地,改变了原始数据。
  2. 填平处理:将洼地内部高程增加至洼地出水口的高程。

李志林(1999)、Martez和Garbrecht等提出了多种填平处理方法。李志林(1999)将洼地分为单格网洼地独立洼地(只有一个谷底点)复合洼地(有多个谷底点,且各洼地区域相邻接)

2.3 平地处理

包括原始数据中的平地和填洼处理之后产生的平地。平地区域对水流方向确定有重要影响,可能生成平行状河流(平行河网)。
Martez和Garbrecht(1992)用高程增量叠加算法设定平坦格网内水流方向。即对平地范围内的单元格增加一微小增量,每个单元格的增量都不一样。

2.4 流向及水流累积量确定

水流方向指水流离开单元格时的指向。主要有 单流向算法(SFD)多流向算法(MFD) 等类。单流向算法将某格网上产生的水流都流向一个最低的相邻单元格;多流向算法是将径流按一定的比例流向若干相对较低的相邻单元格。多流向算法分析评价可参考 秦承志等(2006)《基于栅格DEM的多流向算法述评》 一文。

分类主要算法
单流向算法SFD最大坡降算法D8(Deterministic eight-node)(O’Callaghan and Mark, 1984)
随机四方向算法Rho4(random four-node)(Fairefield et al.,1991)
随机八方向算法Rho8(Fairefield et al.,1991)
流向驱动法(aspect driven)(Lea,1992)
多流向算法MFD基于坡度的MFD (Quinn et al. 1991)
基于坡度指数的MFD(Freeman ,1991);
流管法DEMON(Coast-Cabral et al.,1994)
无穷向算法Dinf(Tarboton,1997)
形态算法(Pilesjo et al.,1998)
水流分配策略随下坡坡度变化的多流向算法MFD-md(Qin et al., 2007)
其他混合算法
多级骨架算法

其中,MFD-md (Qin et al., 2007)以局域最大下坡的线性函数 来计算随局域地形条件自适应的水流分配指数。

2. ArcHydro Tools 及多源 DEM 提取河网

2.1 缺乏辅助信息下的河网提取划分

曾红伟等,ArcHydro Tools 及多源 DEM 提取河网与精度分析——以洮儿河流域为例

  1. 填洼
  2. 流向 Flow Direction
  3. 汇流累积(矩阵)生成 Flow Accumulation - 汇流累积栅格图
  4. 河流栅格图生成 Stream Definition 给定最小汇水面积阈值,并采用 Stream Segmentation 方法建立栅格河段上下游拓扑关系
  5. 流域边界生成 Catchment Grid Delineation,使用 Catchment Polygon Processing 方法, 生成的流域整体边界 Catchment
  6. 河网矢量化 Drainage Line Processing

2.2 辅助信息下河网提取

流域内真实河流

增加步骤:

  1. 河网校正 DEM Reconditioning
  2. 流域边界校正 Build Walls
  3. 划分流域与子流域: 以水文站点为流域出口, 划分各流域和子流域(Watershed & Subwatershed)。

GIS环境下流域提取

  • 对DEM数据进行填洼和削峰,
  • 确定每个栅格单元的水流方向,
  • 根据各栅格单元的水流方向,计算出每个栅格 单元的汇流能力
  • 根据汇流能力采用阈值法确定河流网络
  • 通过河流网络和流域出水口,快速识别出所有子流域。

ARC/ INFO GRID 中的水文分析模块函数:

  1. FILL 填洼、削峰dem-f
  2. FlowDirection(dem-f) 确定水流方向栅格dem-dir
  3. FlowAccumulation(dem-dir) 产生流域汇流栅格dem-a
  4. Basin(dem-dir) 确定流域边界dem-b1
  5. CON(dem-a > 10000 , 1) 确定河流网络dem-net
  6. StreamLink(dem-net , dem-dir) 产生流域出水口dem-out
  7. Watershed(dem-dir , dem-out) 确定子流域边界 dem-b2
  8. 选择大于阈值的流域 dem-b
  9. GridPoly(dem-b) 将流域 GRID 转换为COVERAGE

参考文献:

宋晓猛等,基于DEM的数字流域特征提取研究进展,2013
刘学军等,基于DEM的河网提取算法的比较,2006
汤国安等,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,2005
秦承志等,水流分配策略随下坡坡度变化的多流向算法,2010
秦承志等,基于栅格DEM的多流向算法述评,2006
曾红伟等,ArcHydro Tools 及多源 DEM 提取河网与精度分析——以洮儿河流域为例,2011
徐新良等,GIS环境下基于DEM的中国流域自动提取方法,2004

文章目录
  1. 1. 基于DEM的水系/河网提取方法、流程学习笔记
    1. 1.1. 1. 水系提取
      1. 1.1.1. 1.1 概述
      2. 1.1.2. 2. 基于地表径流漫流模型的水系提取
        1. 1.1.2.1. 2.1 四个基本问题:
        2. 1.1.2.2. 2.2 洼地处理
        3. 1.1.2.3. 2.3 平地处理
        4. 1.1.2.4. 2.4 流向及水流累积量确定
    2. 1.2. 2. ArcHydro Tools 及多源 DEM 提取河网
      1. 1.2.1. 2.1 缺乏辅助信息下的河网提取划分
      2. 1.2.2. 2.2 辅助信息下河网提取
    3. 1.3. GIS环境下流域提取
|